优势和需求的“双向奔赴”中国与东南火博体育亚国家携手实现产业链跃升
发布时间:2023-08-22 17:09:17

  【环球时报赴东南亚特派记者 赵觉珵 李炫旻 胡雨薇 环球时报驻泰国特派记者 孙广勇】“在马来西亚,为马来西亚。”这是联合钢铁 (大马) 集团公司总工程师、副总经理胡玖林印在名片上的一句话。位于马来西亚东海岸马中关丹产业园的联合钢铁由中企投资建立,是马来西亚产能最大的钢铁厂。胡玖林告诉《环球时报》记者,通过优势产能输出,联合钢铁助力马来西亚从钢铁进口国一跃成为钢铁出口国。

  联合钢铁是中国与东盟国家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开展产能合作的一个缩影。通过优势互补、资源互配,大量中国企业在东南亚跨出了国际化的重要一步,东南亚国家的一众产业也在合作进程中实现从无到有、从大到强。近期记者在东南亚地区采访时,多国人士均有类似的感叹:“中国与东盟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大家携手合作,实现产业链和价值链的跃升,这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最佳写照。”

  “在我们施工建设前,这边是土丘,那边是一片沼泽。我们把土丘推掉,用来填上沼泽,才有了现在这片地。”在联合钢铁办公楼一层的沙盘前,胡玖林向《环球时报》记者回忆起钢铁厂建设之初的“大动作”。在完成土方工程后,联合钢铁的建设迅速推进。2018年5月,一座钢铁年产能达350万吨的钢铁厂拔地而起,这也被当地民众称为“关丹速度”“中国速度”。

  胡玖林介绍称,在联合钢铁投产前,马来西亚本地钢铁企业的年产能大多在数十万吨量级。由于本国钢铁产能有限,当地采矿业的发展也缺乏动力。随着联合钢铁这一马来西亚同行业中工艺技术装备最精良、品种规格最齐全的企业投产,不仅拉动了马来西亚整体的钢铁产能,也让当地相关的采矿业迅速发展。

  在中国,钢铁行业并非朝阳产业。相比国内钢铁企业动辄上千万吨的产能,三四百万吨并非一个引人注目的数字。然而,对于制造业水平仍需提升、基础设施需求又不断增长的部分东盟国家而言,钢铁这样的中国传统优势产能是其愿意接纳转移的。

  根据东南亚钢铁协会今年早些时候发布的数据,2023年,预计东盟六国(越南、印度尼西亚、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钢材需求将同比增长3.4%,达到7760万吨,其中大力推动轨道交通、高速公路、桥梁、发电厂等基础设施建设的菲律宾和印尼为地区钢铁需求提供了主要驱动力。

  这种“优势”与“需求”的契合发生在东盟不同国家的多个行业。位于泰国泰中罗勇工业园的中策橡胶(泰国)有限公司于2015年正式投产,经过多次扩产,目前轮胎年产量超过2000万条。该公司总经理陈华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泰国本身就是东南亚汽车制造业的中心,随着该地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对轮胎的需求将进一步增长。

  泰中罗勇工业园开发有限公司总裁赵斌是“中国优势”和“泰国需求”结合的见证者。泰中罗勇工业园是由中国华立集团与泰国安美德集团在泰合作开发的面向中国投资者的现代化工业区,近一半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对泰投资落地于此。

  赵斌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泰中罗勇工业园设立之初的想法,是为拥有资金与技术、但在国内面临市场饱和的企业提供一个走出国门的平台,并让这些企业为当地经济发展发挥更大作用。据赵斌介绍,最初入驻工业园的企业以汽摩配、光纤通讯等行业为主,随后向光伏制造、电子元器件等领域扩展,从“量”和“质”上都有明显提升。

  赵斌同时表示,中国与泰国等东盟国家的“一拍即合”也体现在双方的战略层面。2013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此后,泰国也正式提出“泰国4.0”“东部经济走廊”等发展战略,双方实现了政策对接。泰中罗勇工业园地处“东部经济走廊”核心区域,来自政府层面的“东风”让更多中国制造业企业来到泰国,来到泰中罗勇工业园。

  “东部经济走廊”办公室特别顾问毕力亚对记者表示,发展更具创新性的产业是加速提升竞争力的重要引擎,“东部经济走廊”将增强泰国经济的长期竞争力。“东部经济走廊”等多项发展政策与“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度对接,将为泰国带来更多发展机遇。

  目前,泰中罗勇工业园入驻中企超过200家,一期的12平方公里土地已基本饱和,二期8平方公里土地正在建设中。赵斌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一带一路”倡议对于推动中企赴泰投资有着重要推动作用。以2006年成立的泰中罗勇工业园为例,最初每年新入驻企业仅有五六家;但2013年之后,入驻企业数量呈“跨越式增长”,目前约七成的入驻企业都是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来泰投资的。此外,2013年以来,越来越多的新兴产业也来泰兴业,新能源、电子电器、医疗企业等将成为新的投资趋势。

  泰国投资促进委员会秘书长纳立·特萨提拉沙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提到,近年来,电动汽车与电子行业成为推动中企在泰投资节节攀升的新热点,而这恰好也是泰国提升本国制造业水平所需要的。纳立认为,中国是全球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并且在多个行业拥有先进技术,这与泰国瞄准更高技术水平投资和发展新经济的战略相契合。今年上半年,泰国的外国直接投资同比大增141%,中国是最大的投资来源国。

  来自中国的大量投资注入制造业的各个细分领域,不仅填补了当地的产业空白,也提高了相关行业的整体水平。赵斌说,很多入驻企业都是所处领域的“领头羊”,在自动化、智能化等方面均处于行业领先地位。无论是从技术层面还是产业结构层面,它们的到来都为当地发展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

  马中关丹产业园是中国在马来西亚设立的首个国家级产业园区,也是“一带一路”规划重大项目和跨境国际产能合作示范基地。北部湾控股(马来西亚)有限公司投资与发展总监胡可对记者表示,马中关丹产业园目前正瞄准当地产业发展需求,计划进行产业升级。随着东南亚国家的工业化程度提升、对重工业的需求减少,新能源、新材料、电动汽车等高附加值且绿色低碳的产业将成为新的引资重点。此外,作为中国马来西亚钦州产业园的“姊妹园”“两国双园”国际合作新模式的先行者,马中关丹产业园也将探索跨境产业链、供应链、金融链的打造,更好匹配中马双方产业合作的新需求。

  今年既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也是马中关丹产业园成立十周年。今年早些时候马中关丹产业园宣布升级扩园,未来将打造“一园多区”发展模式,并与中马钦州产业园互动发展。大量案例证明,中国制造业企业在东盟国家的投资不仅是“授之以鱼”,更是“授之以渔”。据胡可介绍,马中关丹产业园目前可为当地带来长期就业岗位近5000个,带着先进技术而来的中资企业为当地培养了一批技术型人才和管理型人才。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印度尼西亚。计划于今年通车的雅万高铁是东南亚第一条高速铁路,对于参与该项目建设的员工而言,从这条高铁中获得的远非一份工作。负责建设德卡鲁尔站与动车所的中铁四局车站项目副经理李振奎对记者说,雅万高铁为当地培养了大量技术工人。在雅万高铁建设结束后,这些掌握了新技能的工人可以继续参与到当地其他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

  “最初我们是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的号召走出国门,但现在回过头看,我们不仅感受到这一步走对了,并且有着越来越清晰的方向。”陈华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新冠疫情期间,面对不景气的欧美市场,中策橡胶泰国工厂对东南亚市场的辐射作用更为凸显,呈现出“西边不亮东边亮”的态势。陈华认为,中国企业走向东南亚,无论是对企业的经营还是战略布局,都带来了显而易见的好处。

  赵斌也对《环球时报》记者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越来越多的企业主动“出海”,基于自身长远业务布局和国家战略的考量,选择了东南亚,并且收获一系列成果。

  东盟国家人士同样对“一带一路”推动的产业合作为本国带来的切实利益感到满意。泰国泰中“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任威伦对《环球时报》记者分析称,长期以来,西方的思想和模式主导着东盟国家的发展方向。但1997年发生的亚洲金融危机,给了东盟国家一个深刻的教训——对于缺乏完整工业体系、仅依靠自然资源推动经济发展的东盟国家而言,根本无法复制西方的成功模式。“相反,‘一带一路’倡议让东盟国家看到属于亚洲国家自己的发展道路。”

  威伦说,中南半岛正成为中国制造业一个重要的海外生产基地,相关产业链也正在向东南亚转移。双方不同的优势必将让中国与东盟在未来实现更紧密的产业合作。

  泰国国家研究院泰中战略研究中心主任苏拉西·塔纳唐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共建‘一带一路’让泰国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他期盼泰国各大工业园区迎来更多优秀的中国企业,助力泰国等东盟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火博体育